离职的互联网人,都去哪儿了?

2022-04-13 创建 6,637

离职的互联网人,都去哪儿了?

离职的互联网人,都去哪儿了?

文 / 王敏

来源 / 深燃(ID:shenrancaijing)

“2022 年,什么行业才是‘朝阳产业’?”

有人在社交平台上一遍又一遍的询问着。但在全球经济形势以及疫情的影响之下,没有人敢对未来的行业走向,给出板上钉钉的答案。

“要么跟着资本走,要么跟着‘利润’走”,一位猎头行业从业者这样形容传统互联网的人潮涌向。在转换赛道的猎头眼中,社交、短视频、直播、社区等领域,属于 “传统互联网”,传统互联网人再求职,至少要往手握现金流的行业去,“手里有粮、心里不慌”。

寻求职场安全感、降低风险,是职场人共同的选择。不过,有不少互联网人更在意行业的成长性,想进入一个未来 3-5 年仍是上升期的新兴产业。

2022 年第一季度已经结束,降本增效的互联网大厂们,集体踩了刹车。大批互联网人在 “毕业潮” 下,回到了人才市场上,被迫重新思考职业方向。

他们将流向何处?其实代表了传统互联网人眼中的 “高潜行业”。据深燃观察,他们的流向可以概括为 “实” 和 “虚” 两大方向。

有人决定脱虚向实,认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融合已是大势所趋,所以朝着包括新能源、半导体在内的智能制造相关方向靠拢;有人被 “虚幻” 的 Web3 概念所吸引,打算大干一场,提前探索下一代互联网。

这一实一虚,算是潜力行业吗?什么样的互联网人能进入这些行业?转型往往意味着阵痛,他们的转型之路还顺利吗?

从传统互联网,转向新能源、半导体

自 2021 年以来,市场上就有不少新能源、自动驾驶公司开出 “百万年薪、N 倍工资” 抢夺人才的消息。

高端制造业的抢人大战,进入 2022 年依然没有减弱的迹象。“自动驾驶算法岗位相关人才,硕士毕业五年,平均能达到年薪百万”,猎头卫新告诉深燃。可能被猎头的电话轰炸怕了,一些新能源汽车算法相关人才,直接在职场社交平台的账号下备注四个字,“不看机会”。

制造业从互联网大厂抢人的背后,是 “脱虚入实” 的大趋势。“十四五” 规划纲要指出,要构建实体经济、科技创新、现代金融、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。

在 2022 年互联网大厂变着花样优化人员的背景下,此前服务大厂的猎头猎头闻风转型,转型的主流方向之一就是智能制造。多位去年还在为互联网大厂推荐人才的猎头对深燃表示,自己今年一季度已经开始转型,转向了半导体芯片、自动驾驶、新能源等行业。

“清明节假期前,我们公司刚开完会,要加速拓展布局新的赛道”,猎头刘宏对深燃表示,“之前火热的金融和 IT 行业人才,已经算是饱和了”。

与传统互联网招聘增速降低相比,高端制造业领域的招聘规模确实在扩大。BOSS 直聘《2022 年春季就业市场趋势观察》显示,2022 年春季互联网行业的招聘规模保持增长,但同比增速为 13%,处于 2019 年以来的低点。呈鲜明对比的是,高端制造业招聘需求增长迅猛,招聘规模同比增长 40%,各个细分领域普遍面临人才紧缺问题。

离职的互联网人,都去哪儿了?

有报告预估,通过跳槽而获得薪酬增幅的领跑行业里,芯片行业增幅最大,是 50% 左右,新能源汽车排名第二,增幅约为 45%,医疗大健康排名第三,约为 35%。

对于核心技术人才,高端制造业开出高薪抢夺,甚至有越来越多博士走入产业界、下车间做研究。

与此同时,因为行业处于上升期,市场上大量非高端技术人才,没等猎头轰炸,也跟着涌了进来。

卫新提到,一些芯片公司处于创业阶段,如今颇受资本青睐。传统互联网技术人才想加入这些风口上的公司,不能参与芯片设计,但可以做软件开发相关岗位,因此进入这些领域寻找工作机会。

职场规划师七哥告诉深燃,去年就有不少应届生在向他咨询职场规划时,犹豫互联网大厂、高端制造业相关的 offer 到底选哪个,最终都在衡量性价比、稳定性后,放弃了互联网大厂的 offer。

传统互联网流出的大量非技术人才,比如市场营销、品牌公关、商务 BD 等,也在主动向高端制造业靠拢。

离职的互联网人,都去哪儿了?

某互联网大厂前运营程大大,在工作一年半后感叹 “传统互联网卷到了极致”,“同事下班一天比一天晚,产出却并没有提升”,于是在 2020 年底,选择主动离职。“我当时还同时做着跨境电商项目,创业中深感广告、流量越来越贵。当时就觉得传统互联网已经快碰到天花板了。”

2021 年初,程大大开始思考未来的职业方向,在找职场前辈请教过后发现,几乎每个人都提到了 “科技创新”。

因为 “政策支持、资本看好”,她便决定尽早入行,“未来在这个圈子才能站得住脚”。最终,她进入了一家新能源电动航空企业。

她非常庆幸自己的选择,因为到了今年,她发现很多前同事和朋友,都从传统互联网跳出来了,进入了自己认为更具潜力的领域。有的进了 “蔚小理”(蔚来、小鹏、理想)、有的进了传统车企,有的进了医疗大健康行业。

程大大将自己的转行经历分享到社交平台上后,发现抱有相似想法的人不是少数,有过多段大厂实习经历的应届生,更是焦急地询问着,想转投新能源行业,应该从哪一步开始,有哪些细分行业、非核心技术人员还有哪些机会。

寻找下一代互联网,入局 Web3、元宇宙

同样是看到了传统互联网的萎缩,还有一批人涌向 Web3 和元宇宙,要寻找互联网的下一个 “乌托邦”。

一位互联网大厂前员工自去年关注 Web3 以来,最近开始犹豫,是否要放弃 Web2 的工作,转型 Web3。

2022 年以来,Web3 的概念受到关注。从 Web1.0 时代只能静态单向阅读信息,到 Web2.0 时代用户能够可读、可写信息,参与交互,Web3.0 时代,用户能够可读可写信息,并拥有数据所有权,这一概念强调实现去中心化,被视为是 “下一代互联网”,继元宇宙之后热度持续攀升。

上述前大厂员工对深燃表示:“一方面,能看到 Web3 正在创造新价值,一些理念的吸引力确实很强,另一方面,Web2 目前同质化严重、创新性不足,的确遇到了瓶颈。”

有机构预测,2022 年 Web3.0 在应用端的市场规模将超过 500 亿美金。今年以来,包括红杉资本、投资了 Facebook 团队的美国投资机构 a16z 在内的 VC 机构们,都成立了专注于 Web3 领域的基金。以红杉资本为例,其专注于加密货币投资的基金,资金规模在 5 亿至 6 亿美元之间。

与 VC 疯狂砸钱相应的是,Web3 领域创业公司的招聘一波接着一波。一位 Web3 领域关注者称,很多创业公司开出的薪资很高,而且支持远程办公,颇具诱惑力。

在这样的情况下,想借此机会入局 Web3 的传统互联网人也不少。

来自某 Web3 基础设施团队的岛主对深燃表示,他们今年在招聘时注意到,一些 Web2 的人才正在尝试转型。

岛主认为,仅以 Web3 to B 的基础设施类项目为例,目前需要的人才大致可以分为产品、研发和市场三大类。从 Web2 转型而来的人才中,由于 to B 产品的专业性,原本产研方向深耕的人才,转型摩擦力相对较小,市场运营相关从业者的摩擦力则相对偏大。

但是如果是 Web3 to C 类的应用,传统的运营更能发挥自己的能力,而由于需要部署智能合约,技术研发的摩擦力反而会相对较大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由于 Web3 的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,相关公司在招聘时,拥有加密圈从业经验和资源,或者对 Web3 拥有浓厚兴趣的求职者会更有优势。但同样因为行业处于早期阶段,未来也充满不确定性。

离职的互联网人,都去哪儿了?

Web3 在吸纳人才时,元宇宙相关领域也没有停下脚步。

尽管进入 2022 年,越来越多人意识到,元宇宙在短期内很难落地,因此概念迅速降温,但相关领域的探索还在进行。海外市场上,Meta 和苹果公司为了布局元宇宙,在 AR、VR 领域的抢人大战还在持续。国内包括字节跳动、腾讯等大厂在内,也在加速 VR、AR 领域布局,重点争夺核心算法人才。

虚拟社交、虚拟人,是被元宇宙概念带火、发展迅猛的细分赛道,因此引起了传统互联网人才的关注。

元宇宙虚拟社交相关的产品,如啫喱等,接连面市,背后是一个又一个新团队的搭建。再以虚拟偶像为例,仅 2022 年 1 月,虚拟人领域的融资事件就达近百起,累计融资金额破 4 亿元。据艾媒咨询预测,2022 年虚拟偶像带动市场规模将超 3000 亿元。

虚拟人领域项目相芯科技 CMO 程卓对深燃表示,“今年至少招聘中低端的算法及美术相关人才时,要比去年容易很多。” 她解释到,但是虚拟人领域紧缺的是算法和美术类人才,而这类型高端人才在业内的年薪基本都在百万以上,原本数量就少,跳槽也更加谨慎,因此非常紧缺。

结果是,大量中端及普通人才因为看好元宇宙的未来而涌入。“尽管不知道元宇宙何时到来,但外界能感受到,这是一个蒸蒸日上的行业。” 程卓说。

2022 年找工作:从接受落差开始?

2022 年刚过去三个月,已经被认为将是巨变的一年。转换方向的互联网人,都想尽早进入 “高潜” 行业,早一步成为 “资深人士”。

有人转向高端制造业,打算在稳定中求新、求变。有人转型 Web3,希望能踩在 “下一代互联网” 的风口上,获得爆发性增长的机会。

但转行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,需要找准时机,也需要学习与适应。

一位四年前就开始从事区块链的 Web3 从业者认为,“2022 年将是 Web2 从业者进入 Web3 的窗口期”,因为或许只有这一年,领域爆发的早期阶段,项目方才会接纳试错,对于转型而来的人更加包容,后期或将进入红海竞争阶段,门槛势必会提高。

卫新常常建议候选人,“如果一直换行业,没能积累核心能力,对职业生涯很不利,所以,即便是要向‘高潜’行业转行,也要慎之又慎。”

在这些 “高潜” 行业沉淀出核心能力,不是件容易的事。刘宏作为猎头都有感受,“去年我们公司开始试水自动驾驶赛道,尝试后发现,这个赛道的成长期长于 IT 互联网 1-3 个月,一般需要半年以上的沉淀期,才能把业务开展起来”,对于猎头来说,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了解行业、熟悉企业需求,同时,市场上该方向的求职人选较少。

离职的互联网人,都去哪儿了?

七哥总结,2022 年的就业市场的一个关键词就是 “落差”。互联网行业过去的高薪,是在资本驱动下的高薪,并非一个人真正的薪资水平,当市场回归理性、人才脱离大厂平台后,势必要学会接受各方面的落差。

而去往 “高潜” 行业,不一定意味着高薪。程大大从大厂运营,转行到新能源电动航空行业做商务 BD 拓展人员,代价是降薪 20%。

不止是薪资,她发现,高端制造相关企业的办公环境和福利待遇,远不如传统互联网大厂。大多高端制造相关企业设在城市郊区,或者偏远的产业园区;以往大厂里精致的下午茶,也很少出现在高端制造的企业中。

而且,互联网人就算顺利进入所谓的 “高潜” 行业,也不意味着绝对 “安全”。

程大大在对新能源车企进行了一圈调查后发现,这个行业在未来 3-5 年内,一定是增量市场,但当下大多数新能源车企都是亏损的,也存在裁员降薪的情况。比如造车新势力 “蔚小理” 之一的理想汽车被传裁员,尽管被公司否认,但部分互联网人已经草木皆兵,解读为 “大规模扩张后的‘挤泡沫’”。

在资本热钱的加持下,Web3 项目虽然风生水起,但在全球范围内,2022 年依然是 “合规” 的一年,也就是说,需要等待政策的明朗化。目前在国内从事 Web3 的项目,以出海方向为主,合规性和风险性无法忽视。

接受落差,或将成为 2022 年的求职常态。如今,一批传统互联网人的心态是,就算是降薪,也要到新的行业重新磨合与学习,抢占下一个时代的机会。

*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,文中配图来源于 pexels。应受访者要求,文中刘宏、卫新、程大大、岛主、七哥为化名。

标题:离职的互联网人,都去哪儿了?

分类:

链接:https://www.fbxie.com/12570.html

版权: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,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若您需要使用非免费的软件或服务,请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。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站长删除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

发表回复


Warning: error_log(/www/wwwroot/xdh/wp-content/plugins/spider-analyser/#log/log-2921.txt): failed to open stream: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/www/wwwroot/xdh/wp-content/plugins/spider-analyser/spider.class.php on line 29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