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时代的互联网再定位

2022-05-06 创建 7,119

文章目录[隐藏]

疫情时代的互联网再定位

疫情时代的互联网再定位

@一玶海岸:近期的一个想法:疫情时代的互联网再定位

互联网行业在过去几年是一个争议性话题,甚至可以说是毁大于誉。

在疫情之前,不少互联网企业也尝试过捐款、慈善、公益等手段试图改善形象,但除了在年报中的 “企业社会责任” 章节增加几张花哨的 PPT,并无特殊实效。

在本轮疫情中,部分互联网企业下沉到疫区,努力维持好困境之下服务的正常运转,却在不经意间获得民众的认可和好评,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互联网行业在当下的基础性价值和社会意义。

一、前疫情时代的余晖

互联网发迹于人口众多的大城市,是以创新模式填补大都市生活空白的姿势出现的。

现代化大都市虽然是人类社会分工发展到极致的产物,商业发达给城市居民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便捷感和安全感,也让基础生活保障处于紧平衡状态,居民没有储备冗余物资的习惯。居民的日常生活高度依赖商业、医疗、公共交通、道路、水、电、气等基础设施,一旦离开这些支持,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证。

在前疫情时代,城市居民使用传统和互联网模式来填补上述空白。

传统商业模式,用集中物流、超市和商场模式,将商品运输至居民 1 公里范围之内,由居民自主选择,自行购物,完成最后一公里的运输。

互联网商业模式,所有的信息都在网上完成交互,平台在集中海量用户需求后,用先仓储式集中、再由快递分散运输的模式,将商品和服务直接运输至距离居民 0 距离的家门口。

而且相比传统模式,能送货到家门口的互联网模式明显更为便利,能满足居民需求的互联网公司就此兴旺发达起来。

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这种新模式的重要程度,还远比不上看得见摸得着的传统基础设施。

直到疫情的来袭。

二、疫情时代的互联网

上海疫情的迅速蔓延,乃至于不得不进入封城模式之后,大都市脆弱的平衡态被瞬间打破,传统商业模式和互联网商业模式都因为疫情、或者骑手阳性等因素而双双失灵,居民们的强外部依赖性和低冗余储备更是加剧了供需失衡。

但是,将原本由 2500 万居民从下至上,能自主处理信息交互、商品、医疗、服务类需求,突然转变为从上至下的统一安排指挥,由基层组织或志愿者负责分配和运输,是极为困难的。

首先是工作量的问题。2500 万居民的物资和分配,哪怕需求量大,花样种类繁多,原本让 2500 万人自行完成毫无问题。可一旦全部压在数十万基层组织或志愿者身上,这个模式根本无力完成这样繁重的运输和分配任务。

其次是信息交互失灵。2500 万居民可能有 2500 万种购买偏好,从上至下模式无从了解这种海量数据,哪怕居民将需求仅仅压缩至基本温饱需求,但总有无数例如紧急就医特殊需求,需要及时下情上达,才能及时处理。

最后是运输的高标准。不仅传统超市等商业模式已经失效,在封城模式下由于居民足不出户,必须也只能将物资和服务运输至与居民 0 距离的家门口。对于 2500 万居民实施零距离运送,对于任何专业的物流企业都是噩梦级的难题,更别提并不专业的居委会和志愿者了。

只有互联网平台能够有效组织,完成上述空白的填补。

封城后,最紧急的是居民求医、买药、求收治、居家困难等信息需要及时反馈至专业机构,如果仅依靠电话等传统渠道,效率低下,无法满足居民需求。

原本被嘲笑只有追星吃瓜才能上热搜的微博,在疫情期间开通了防疫救助超话,并迅速迭代成抗疫专区,联动当地政府、公益组织、一线抗疫企业甚至网友中的专业人士,形成救助网络。

在电话等线下模式被挤兑之时,依靠线上大数据和人工筛选、核实有效求助信息,帮助有特殊求医、求收治的居民对接医疗服务机构、官方组织。打通有求药、求物资以及有其他需求的求助者和公益组织、有能力的网友、大 V、专业人士之间的沟通渠道,实现点对点的直接救助。

从 3 月 29 日晚上线,至 4 月 26 日,微博筛选有效求助信息累计 4791 条,在当地、媒体、公益机构、企业、网友等多方力量的努力下,明确反馈解决的有 2285 条”。

其次是市民在居家期间的日常生活需求,在线下超市商品运输由于疫情全部中断后,只能由互联网平台独挑大梁。

就在上海封城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堵塞和混乱之后,在政府的统一号召下,互联网企业入场,让整个运作机制迅速回到正轨,将食品、医药以及心理慰藉等重要物资和服务传递到千家万户。

在在上海本地物流沦陷后,叮咚盒马美团成了上海居民的续命稻草。互联网公司由于拥有全国物流网络,甚至可以紧急调拨外地物流人员入沪,成为恢复上海物流运输的主力军。

更不用提其他网课、线上办公让这座城市的教育、工商业还能保持基本运转,在其他没有疫情的城市,行程码,健康码等抗疫基础设施也基本有赖互联网企业和技术的支持。政府也充分与互联网企业合作,通过大数据等加快智慧治理,科学抗疫的建设。

三、后疫情时代的互联网定位

重新定位是一个再次审视、评估的过程,疫情恰好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了窗口。

说过去几年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滑铁卢,似乎并不夸张。光鲜的互联网大厂不仅失去了其代表创新和未来的道德光环,舆论场的负面标签,社会价值的失焦,无一不预示着一片迷茫和失落。

在当下,履行社会责任不仅不是企业商业价值的附属品、装饰,某种意义上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前提。为扭转劣势,互联网企业也尝试过不少手段,捐款、慈善、公益等等,最终都成为年报中美轮美奂的 “企业社会责任” 章节,好看光鲜。

但很可惜,对于重新定位社会价值的基点,提升行业形象,作用不大,社会和公众似乎也不买账。

直到上海疫情到来,在困难时刻,互联网企业甩掉花架子,用实际行动响应政府号召,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努力去填补物资流通最后一百米的距离,去打通疫情求助的信息通道。

经此一役,互联网企业似乎在迷茫中,可以寻找到未来定位的一丝曙光。

你们并不是高高在上,将个体均质化、简化为一个个数据,然后玩弄算法游戏,操控众生的大厂高台。

你们应该是扎根群众,踏实肯干,为了每个人享有更美好生活的基础设施。

这是后疫情时代的互联网定位。

标题:疫情时代的互联网再定位

分类:文章线报

链接:https://www.fbxie.com/13598.html

版权: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,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若您需要使用非免费的软件或服务,请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。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站长删除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

发表回复


Warning: error_log(/www/wwwroot/xdh/wp-content/plugins/spider-analyser/#log/log-2506.txt): failed to open stream: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/www/wwwroot/xdh/wp-content/plugins/spider-analyser/spider.class.php on line 2900